|
1、严重偏科
以前上学的时候,班主任就对我们说:7-1=0(当时考试有7门)!即使你其他6门课再优秀,只要一门严重拖退,那也考不了好的大学。
的确,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就是从偏科开始的,因为一门短腿,就很难让总成绩名列前茅了,这样极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掉队,被划分到“差等生”行列。
所以孩子如果出现偏科,往往都是因为对这门学科没兴趣,家长可以从培养孩子兴趣开始。
比如阅读不好,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给孩子,然后再让他们复述一遍;数学不好,千万不要上来就让孩子做难题,不仅浪费时间,还会让孩子更加讨厌这门课,先确保孩子掌握基础的知识后,再逐步拔高。
2、没时间概念
要尊重孩子的磨蹭,但是尊重不代表放任。就拿写作业来说,一道数学题很难,孩子试了好几种方法都没解决,那作为家长可以等。
但是如果孩子没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一会上个厕所,一会吃个水果,那就要高度重视了。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静下心来做一件事,不仅课堂效率不高,容易走神;还容易没有时间观念,考试的时候,就算题目不难,也还是会答不完题,成绩自然会下降。
所以,孩子必要的时间观念还是要培养的。
平时孩子说时间,最好精确到分钟,比如7点24分就不要说快到7点半了;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今天星期四,还应该告诉他们今天5月11号了,让时间概念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
然后让孩子自己制定作息表,平时上课应该怎么学,周末应该怎么安排,几点起床,几点刷牙,几点吃饭,几点看书……
家长更多的指职责是监督,当孩子松懈的时候,可以稍加提醒,一般来说,孩子会自觉去执行的,毕竟当初计划,作息时间也是自己定的。
时间概念就像一把尺,时刻衡量着做事的效率,孩子的拖延和惰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3、学习方法不合理
无数科学实验、数据都表明,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大概在90至110之间。
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学起来非常快,而有的孩子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呢?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
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主动学什么,学的知识怎么如何运用,对学过的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通过掌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了。
合理的学习方法就像战场上士兵的武器,如果没有,即使一身武艺和技能,也抵不过枪林弹雨。有个比较通用的学习方法,大家可以试试:
课前做好预习,看看哪些知识点自己能够看懂,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上课老师讲到这个部分的时候,要高度集中注意;
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提出的问题即使没有叫自己,也可以在心里回答;
课后的复习,要着重检查自己犯过的错误,并记录下来,以便考前准备。
方法大同小异,家长们在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效率,记忆特点,把这些内容安排在合理的时间就好了,比如晚上预习,早上复习等等。
事半功倍说的从来就不是聪明,而是用对了方法。
4、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弱
通常来说,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是最重的,但有时候因为学识,接受起来会有些难度。
尤其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忽然出现了物理、化学等新的学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很容易导致成绩下滑。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在小学就注重孩子的基础知识。往往小学基础好的孩子,学习新的学科会相对容易一些,这就好像小时候学拼音一样,刚开始觉得很难,可是多一段时间在回头看的时候,发现原先记不住的声母韵母,全部都会了。
这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后面的知识后,对拼音汉字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而而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够同化新知识。
所以,如果孩子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可以让孩子先回头把之前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在本子上画出树状图。
正所谓砍材不误磨刀工,及时复习是为了学得更好。
5、讨厌某个老师
每个不想起床的早晨,孩子都会假装“头疼”、“肚子疼”。当然除了懒,还有可能是因为孩子不想见今天上课的老师。
不可否认,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无法面面俱到,肯定会忽略一部分人的感受,这就会一些比较敏感的孩子觉得很难过,久而久之,便会厌恶一门课,自暴自弃,丧失学习动力。
其实同一个班,所有孩子享受的教学资源是一样的。那些老师喜欢的孩子,大都是上课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所以只要孩子学习态度端正,一定会受到老师重视的。
家长首先教孩子学会放下不满,主动去学习,比如上课跟着老师思路想问题,认证做笔记,不懂的下课就去问老师,多跑几趟办公室,会加分哦。
生活中也是这样,自己稍微有点不满,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典型的孩子思维。而想让孩子成长,就必须教会他们用实力去获得机会和关注,这将会受益终生。
作为家长,孩子成绩下降了,或许很少有人真的会一味的指责和批评。
毕竟,孩子在某个时段的能力水平是相对稳定的,某次考高几分,或低几分,有多大意义?不过,一旦形成某种趋势,就需要引起重视了。
孩子学习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们可以陪着他们,一起面对,共同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