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读书时,我曾见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公厕里发飙。他妈妈从容地在一旁补妆,丝毫不睬小孩满地打滚、嚎啕大哭。为了让路人不要"多管闲事",她在孩子身旁放张纸条,上面写着:"危险:情绪修复中,请勿靠近!"路人们会心一笑,轻轻走开,相信这位坚定而幽默的母亲可以掌握局面。
母亲之后,我努力学习老外妈妈的幽默感。对付活泼好动、常常"惹祸"的儿子,老公是"严父",给他立界限,定规矩;我是"慈母",幽默愉快地与他"过招"。我发现,儿子更接受我的方法。比如,睡前无理取闹,拖延关灯时间。老公的高压政策失效后,我故意清清嗓子,用标准的普通话模仿空乘说:"小朋友们,飞机即将在五分钟内降落,希望你们结束手中的工作,携带好随身物品,准备着陆……"儿子怔了一下,心领神会。在笑声中,我给他示范如何"着陆"到床上,儿子很快摆脱焦躁反抗的情绪,快乐入睡。
儿子常挑战老公的"崩溃极限"。责骂能奏效一时,但儿子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断搬出激怒大人的"新玩法"。看到老公发脾气屡屡失效,我琢磨着用"幽默的想象力"和儿子过招。一次,我在快被气得火冒三丈时,努力控制情绪,做个深呼吸,举起一张白纸做投降状,表情痛苦地问儿子:"可以退货吗?我想把你送回配送站去。"然后,我去阳台找个纸箱,准备把他"打包"……看到我煞有介事的样子,儿子一边笑一边停下破坏行动,关注起我来。在讨论一番"箱子是否合适?运费多少?收件人写谁……"之后,儿子乖下来。显然,他得到了"求关注"的效果,就不再胡闹了。看到这招管用,当他胡搅蛮缠时,我如法炮制。有时候,我假装焦急地找东西,问他:"听话的儿子去哪里了?我们一起找好不好。倒计时10下,让他重新现身吧!"
一天,儿子把奶昔糊在地毯上玩,屡禁不止。我火冒三丈,想狠揍他。在发飙前一刻,我想到了美剧《蜜月伴侣》<thehoneymooner)的男主人公--每当太太惹他时,他就握紧拳头砸向自己的另外一只手心,恶狠狠地说:"我要把你打飞到月球上去!"于是,我冲到儿子面前,做出相同的动作,极凶猛地说:"我要把你打飞到月球上去!"儿子一听就笑了,他知道我很生气,就帮我清洁地毯。不久之后,儿子对激怒自己的小朋友也做了相同的动作。显然,他也学会了克制自己,并用幽默感给怒气解压。
当然,幽默不代表纵容。当儿子做违背原则的事情(比如打人)时,我支持他爸严格管教。但是,对细枝末节的生活琐事,幽默都是最奏效的办法。比如,儿子忘了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规矩时,我就用幽默的方式来提醒。一天,儿子忘记收玩具(大多数情况下他会收好)。我说:"巴布工程师(他喜欢的卡通人物)告诉我,等你再大一点,就会记着在睡觉前把玩具收好。"儿子笑起来,主动收好玩具,自豪地说:"稻草人小斯说,我已经长大了。"我发现,这种方法屡试不爽,请一个卡通人物来"提醒",比喋喋不休的唠叨好得多。
我感到:"幽默",是放下成人的世界,理解孩子的不成熟,并且重拾童真,用孩子的语言进行对话。比如,在一次出游途中,儿子指着一个黑乎乎的山洞感慨:"我知道夜晚把自己藏在哪里了,妈妈,就是这儿。"面对他这种"石破天惊"的伟大发现,我不知如何回答。于是,我模仿他说:"怪不得,春天来了冬天就不见了,原来也藏在这里啊!"接着,我们母子俩在这个山洞前照相,并给它起名为"黑夜寒冬洞"。有一次,儿子说:"你知道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不要的东西就变成月亮,月亮不要的东西就变成星星。"我被他的话逗乐了。又一次,儿子曾问我:"我吃了法国大餐之后是不是会变成法国人?"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宝宝,妈妈喜欢吃意大利面。我是意大利人吗甲"一次午休前,儿子说:"妈妈,白天太亮了,你能把太阳关掉吗?"我"噗嗤"笑了一用儿子的"幼儿逻辑",我是个万能全知的仙女妈妈。于是,我套用他的逻辑,幽默地说:"好的,不过我要先找找开关。"我以为儿子会继续追问,没想到他竟心满意足地睡了。
类似的幽默例子不胜枚举,我意识到:儿子在发问时,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我只要幽默地将问题抛回给他,多问几个"你觉得呢?""你说为什么呢?"他就自问自答,向我表达他奇妙的宇宙观。
掌握这个儿童心理学的"钥匙"之后,很多问题都变得容易了。比如最让人操心的穿衣问题:与大多小孩一样,儿子喜欢在冷天穿很少的衣服。我在出门前带他站在阳台上,让他观察路人的穿着之后,我说:"有些东西从地上轻飘飘地升起来,有些东西从天空中落下来……什么东西嗖嗖地刮过,在啃我的脸。"看着我装出来的一脸狐疑,儿子留意观察呼呼作响的风,最终承认自己穿少了。
类似的问题,我都尽量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然后引导他去理解。每当我想"碎碎念"和"发脾气"时,总提醒自己想想"四岁孩子眼中的世界"。然后,我用诙谐的语气、诗意的用词和无穷无尽的耐心,给他设一个"套",引他往里面钻。
当然,这样的幽默需要我不断地自我修炼,多看书,少发火,保持对生命的热情。因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聪明,有高智商和高情商的老妈,才能把"熊孩子"变成乖巧可人的"羊孩子"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