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QQ:114297999 合作电话:4000288880
  • 盱眙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小城盱眙网与您携手共建和谐盱眙、美好盱眙!
查看: 26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打架的 “小霸王”该如何调教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2 13: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爱打架的 “小霸王”该如何调教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欺负,当马得心里免不了心疼和着急,但是,对于那些在幼儿园“称王称霸”的孩子妈妈来说,同样也存在着烦恼和焦虑: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改掉爱打人的坏毛病呢?

     其实,孩子爱打人,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的。

     家庭如果很冷漠,父母很少和孩子交流,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就会封闭自己,表面上显得可能很听话,但是内心可能喜欢攻击,因为他要用暴力来保护自己。

     对孩子过分溺爱也是让孩子容易产生攻击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太阳”在大家的关注之下,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就是一切唯我独尊。可是,到了幼儿园,大家都是平等的关系,他没有了特权,一旦需求受挫,就会用攻击的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也有的妈妈表面上和别人批评着自己的孩子:“我家宝宝啊,在幼儿园里竟打别的小朋友,可愁死我了!”可是,你看她是笑着说的,看孩子的眼神也充满了赞许和鼓励,不用说,她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刚好相反,其实,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她正为有这样“厉害”的孩子而沾沾自喜呢!难道孩子感觉不出这样的赞许和鼓励吗?有这样的家长,不愁不把孩子培养成“小霸王”。

     有的妈妈(本身就“好斗”的爸爸们更多),在听了孩子讲述在幼儿园受欺负的事情后,立刻教孩子一定要以牙还牙,“没事儿,大不了上医院咱给他出医疗费!咱别受欺负就行!”孩子在这样的默许和鼓励下,当然在幼儿园里有恃无恐了。恐怕您身边有不少这样的家长吧?

     还有的妈妈在孩子打人后态度不够坚决,如当孩子打了别人,妈妈会用商量的口吻说:“孩子呀,咱下次能不能不再打人了呢?”——这样的口吻,能么能让孩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呢?打人的行为岂不成了可做不可做的事情了?

     也有的妈妈经常口苦婆心地教育孩子:“打人之后要道歉,要说对不起!”结果,孩子确实这样做了,却不知道自己是不可以随意打人的,对小朋友依然照打不误,家长还很纳闷,自己明明辛苦教育了,可是为啥孩子还屡教不改呢?她不知道重点在于让孩子停止打人的行为,而不是过后的补救工作。

     也有的妈妈在孩子打人后会严厉处罚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更多可能会发生在爸爸身上),他们怒气冲冲劈头盖脸地一顿责骂,不分脑袋屁股先打孩子一顿:“看你下次还敢不敢打人!”这样的惩罚,会让孩子更加认同以强欺弱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学会把打人看成是发泄情绪的手段。这样的家庭,一般习惯用这样的家庭,一般习惯用这种强制方法来教育孩子,用武力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而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对父母的模仿阶段,父母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树立横行霸道、不讲道理的榜样,使孩子误以为霸道、打人骂人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于是,一些孩子在欲望得不到实现时,就有可能模仿父母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压抑。这样的教育,同样也是失败的。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合适的惩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改正自己的行为呢?这里给妈妈们一个标准,那就是:说理法+冷处理法,两种方法合并使用,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霸王”行为有深刻的认识。

     举个例子来说,天天妈在接天天放学回家时,幼儿园老师说天天因为争夺玩具而打了莉莉,天天妈知道后让天天对莉莉道歉,虽然天天道歉了,可是明显的不够诚心,想敷衍了事。虽然莉莉妈说没事没事,但是天天妈依然严肃地说:“道歉不够,你必须把玩具让给莉莉玩,谁打人谁就没有资格玩国学机。”天天哭闹着不肯给,最后看到妈妈威严的神情,只好把玩具给了莉莉。天天想回到妈妈怀里,但是妈妈对他很冷淡,这让天天很不安,担心妈妈不喜欢自己了,最后搂着妈妈脖子说:“妈妈,你不要不理我,我以后再也不打人了。”天天妈在孩子打人后,不仅惩罚他失去了玩玩具的资格,还在情感上有意疏远了他,这样,让天天深刻地认识到了打人之后要付出的代价。

     天天马得做法无疑是很恰当的,惩罚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原则:惩罚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事论事,不要上来就是“你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你这个坏孩子”,这样的笼统而负面的评价很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自身评价;惩罚及时也很重要,不要事情过去了很久才想起惩罚,这样同样于事无补;一定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而受到的惩罚,对惩罚的原因不能糊里糊涂;惩罚也不要过于严厉,不要因为惩罚而影响到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搞得适得其反就糟了。

     掌握了惩罚的原则,还可以发展出很多合适的惩罚方式。

     除了上面提到的说理法和冷处理法之外,还可以采取隔离法和取消孩子既得利益的方法来给孩子惩罚,如让孩子单独一个人思过让他感受到冷落,如果他每天都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回家吃水果和零食,那么就停止一天他的这个权利,这些方法对3~6岁的孩子更有效。

     让孩子受到打人之后的有效惩罚还不够,妈妈还应该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而非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还要让他知道维护正当权利和因生气而攻击对方是不同的。需要注意的是,自己一定要先保持冷静。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如果平时父母以平静的方式表达生气,以真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时,孩子生气时也会效仿。大部分孩子对别人生气是因为他们被激怒了,他们会哭、会吵闹,甚至还会大叫,但通过分散注意力或安慰能使他们平静下来。只有当他们极度受挫时,这些行为才会转化为暴力。在暴力产生之前,及时平息孩子的怒气能有效阻止孩子的攻击行为。

     孩子和小伙伴打起来,一般情况下是因为缺乏协商技巧,如果没有成年人引导,他们是不会“轮流玩”的,当有玩具时,小朋友们的第一反应是用力抢夺,因此,当这种情况下孩子打起架来,要交给他一些社交的技巧,如“你玩够了,可以给我玩吗?”、 “我们一起玩好吗”、“我们排队轮流玩”等等。看上去很简单的道理,让三四岁的孩子弄明白还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对孩子良好的行为,妈妈要及时强化,也有利于让孩子改掉打人的坏毛病。如孩子学会了和小朋友商量玩玩具而不是上来就抢,妈妈这时候要大加赞扬,用这种正向的强化法削弱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出现暴力行为也和媒体上暴力内容的挑唆作用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时候的孩子,对镜头上的英雄人物会产生崇拜,很容易模仿崇拜人物的行为,尤其是一些孩子在看了影视中某些人物实施攻击性行为后洋洋得意的神情,觉得攻击行为非常痛快和过瘾,从而进行模仿。5岁的乐乐看了西游记之后,磨着妈妈买了一根“金箍棒”,看到小朋友就上前一棒打“妖怪”,结果很多小朋友都来找乐乐妈投诉,当然,乐乐也被那些反击的孩子打的不轻。还有的小朋友都很崇拜奥特曼,看到别人就动手打“怪兽”,有时还为别人打了自己而感到冤枉。他们只在乎自己的言行是否和影视中的英雄人物一样厉害,而不会考虑行为之后的结果,这样无意之中就会对他人和自己造成了伤害。

     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筛选节目,避免让孩子观看那些暴力镜头,尤其是血腥、杀人的镜头。当然,很多儿童的动画片也会有一些“好人”打“坏蛋”和“坏蛋”打“好人”的镜头,这时候妈妈最好引导孩子分清谁是伸张正义,谁是滥施暴行,谁是非法攻击,谁是自卫反击。家长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观看影视片,并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也是教育孩子很好的契机,这样可以帮孩子分析影视里和生活中情况的不同,以及暴力行为的坏处,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

专家妈妈贴心话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爱打人,就禁止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妥的。爱打人的孩子其实更需要通过和小伙伴的交往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习正确的社交方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