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明清至今,红木家具一直深受人们的珍爱,如今已超出家具的范畴,成为较为昂贵的艺术品。如果出现缺胳膊断腿等情况,不少人就为此懊恼不已。在荷花池小区南门附近,有位68岁的木匠师傅王道林,在他的一双巧手下,不少破损的红木家具得以重生。
十三岁起,王道林就跟着父亲做起了学徒工。起初,他学的是细料木匠,曾经参加过扬州老市政府、珍园饭店的修缮。50岁病退后,对红木家具倍感兴趣的他,在小区南门开了个木匠店,主业是收购以及维修红木家具。在这个只有十几平方的小店内,经常有市民抱着红木家具来修。有明代的、清代的,他店内不少红木家具都是价值数万元的宝贝。
前几日,王道林接了个单子,顾客送来一个价值上万的清代插牌,上面的牌子依旧完好无损,可是下面的底座却有一些损坏。为了能够让清代插牌恢复原样,他可是费尽心思。先用尺子量了一下要替换的红木尺寸,然后固定在刨床上,将木头底部磨平,用锤子敲打,一直到合适的尺寸为止。修理细节部分,更是需要用上几十种工具轮番上阵才行,这其中的尺度、力度都得木匠师傅自己拿捏。稍有不慎,精细的红木家具就不那么完美了。“这样的火候,才是最考验木匠的,主要靠经验和感觉。”王道林介绍。
红木家具的内部结构,不是靠螺丝或钉子,主要靠木匠的巧手来安排。为了能够让一个实木花瓶完好放在底座上,王道林先在底座上做好一个凹槽,用刻刀一刀一刀将多余部分标记,再用锯子将这里的多余部分全部切掉。无需螺丝和钉子,如此精美的家具就能做好了。维修的物件中,不少都要经过锯、镶、铲、锉、磨等多道工序。
谈起修红木家具之道,王道林侃侃而谈。作为一个有50多年经验的老木匠,一双巧手将红木家具起死回生。正因为这原因,这间简陋而狭小的店面,经常挤满来讨教的红木爱好者。不少老顾客还介绍其他朋友来这里修红木家具。在他的店内,摆满了需要修理的红木家具,王师傅经常忙不过来,只能请儿子王翔过来帮忙。
王道林说,修红木家具的师傅如今越来越少,主要是活比较脏,而且需要很细心才行,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样的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