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QQ:114297999 合作电话:4000288880
  • 盱眙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小城盱眙网与您携手共建和谐盱眙、美好盱眙!
查看: 1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5%的话是批评!你会不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复制链接]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18:5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奇葩说》近期有一个辩题引热议“正确的废话要不要说”。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现场观众最终支持的是正方:正确的废话要说。“因为很多的‘我爱你’,都藏在了废话里。”

在亲子书籍《父母的语言》中,作者萨斯金德博士也将父母和孩子好好说话放到了第一位。他在书中提到了历时三年的研究: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孩子日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项调查显示,父母跟孩子说的话,85%都是批评类的话语。一些父母爱比较,一张嘴和孩子说话都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一些父母觉得孩子不能夸奖,夸奖容易骄傲,所以说话都是“但是”句型,“你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你在别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还有的父母跟孩子说的话都是反复唠叨型的,被孩子嫌弃,是真正的废话。

父母的话中

藏着孩子的未来

好好说话很重要

说正确的话更重要

身为父母

我们该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呢?



不做传统式家长

与孩子真诚对话

王向红(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十一学校语文教师):随着孩子长大,交流的烦恼增多。同一屋檐下,默默不语的情形并不鲜见;好好说话、听得进话成为生活难题。原因何在?

一部分是中国式传统家长心态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需求有矛盾。自古以来,父母对“犬子”爱之深,教之勤,责之切,以为越从高从严要求越能成大器,《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宝玉表现良好,贾政明明颇有些得意,可嘴里说出来的评语却是“畜牲”。这种挑剔式心态,放到新世纪平等、尊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身上,肯定会遭到强力反弹。

更重要的一部分是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听到一句话,除听到的内容,更要加上说话的情境、前因后果,和对说者动机的揣测。即使是亲生的子女,自认为天下知子女者莫若父母,可真沟通起来,一来一去,失真很大。

此外,说话的大人有时候掺杂了可怕的私心。很多时候话语权满足了我们的虚荣心。有时候挟道德之制高,说正确的废话,对子女反复教育;有时候利用话语权达到了泄愤迁怒的目的,如平日工作压力大,回家之后面对子女,随口挑毛病提要求。这都会使家长心情暂时舒畅然后是长期懊恼,子女却察言观色,不满和压力郁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紧张的亲子关系。

所以,家长要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纯真善良、不带私念的美好品德。然后才可以考虑好好说话的事情。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唯有真诚。

言出真有因。就事说事,不说空中楼阁的、旁敲侧击的、拐弯抹角的话。言出真能践。不是像局外人一样站在高处提要求,而是要考虑做得到;既言传又身教,既引导又陪伴。言出真得体。让“好话”带着理解和爱,也带着恰当的句式、语气、表情,从一颗心里流出来,能流进另一颗心里去。良言一句三冬可暖,更何况是自己的亲骨肉。只要说得得体,孩子定会爱听。



区分父母的需要

与孩子成长的需要

董丽燕(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非暴力沟通》作者、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举出导致彼此伤害的四大暴力沟通方式:一是评价,如“你在别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二是比较,如“你看看隔壁家小王”;三是外推责任,如“你不好好学让我伤透了心”;四是强人所难,如“咱家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应该……”

其中,评价的实质是小题大做,偷换概念,一句话将所有的责任归咎于对方,让孩子百口莫辩;比较的实质,是想方设法找一个能够摧毁孩子自信的参照物,将孩子刚刚在尝到一点成功中长出来的自信的小苗头,掐死在萌芽里,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你让我……”外推责任的句式,实质把自己的失望伤心不如意归咎于孩子,企图让孩子因此而产生愧疚懊悔,以报答父母;强人所难的实质,一是将自己都做不到的期望硬砸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去实现,二是制作一个十全十美的模子,企图得到一个完美的孩子。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是不是这四种表达方式听了之后心如刀绞?那么,如何避免暴力沟通呢?

就事论事。避免通过联想,做出概念化、道德化、扣帽子的评价。

再有比较别人家小孩的念头时,先拿自己与扎克伯格或颜宁比比,想一想他们在你这个年龄时取得的成就,然后看看你的孩子拿你和他们做比较了吗?

跟孩子说话少用“但是”,多用“也”。“你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你在别的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一个“但是”否定了之前的努力,也使前面的肯定显得虚伪而缺乏真诚,聪明的孩子也一眼就能看穿你重点放在了后面否定的小伎俩,他能不逆反吗?可以用“也”“还”代替“但是”。“你这方面做得不错,比如……(表扬要具体),想不想在某某方面也试试呢?”

这样的句式有善意的建设,而没有指责的意味,使对方少了防备和反感,能够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肯定和良好愿望。

总之,家长首先要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需要,区分自己的需要与孩子成长的需要,拿掉不切实际的标准和要求,消除推卸责任、含沙射影、归咎孩子的心理,才能回归亲情,实现良好沟通。



先处理好情绪

再好好说话

张旭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人说话技巧已成为创业项目,可见好好说话并不简单,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更需要说话技巧。因为孩子脑区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情绪多变,父母有时需要说一些“废话”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情绪会先于理性,影响人们的判断。

孩子说“世界上没有几个好人”,父母马上反驳“你这个说法不对,我觉得世界上还是好人多。”这样正确的话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知道自己的说法比较极端,这一点父母也应该明白。您可以先接受孩子的情绪“有时候感觉是这样的”,孩子得到理解的回应,才会敞开心扉,父母才可能找到孩子消极情绪的症结。

父母还可以用“反照性”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孩子说“新来的某某老师真是太讨人厌了”,您可以说“你不太喜欢他吧”。用不同的语言重复孩子的话,不添加任何新东西,也没有对错的判断,这样的“废话”表示您理解了孩子的话,有利于孩子放下防御继续与您对话。

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控制自己想批评、想获胜的冲动。每次说话您都用“但是”来进行批评教育,孩子总是一个犯错者;每次说话您都获胜了,孩子都是一个失败者,那他不是失去与您说话的兴趣,就是想办法在下次说话中赢回来。

亲子之间要好好说话,父母得先接受孩子的情绪,控制自己的冲动,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



发挥语言力量的积极作用

武自存(北京存真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北京理工大学特聘心理专家):环境塑造人,“语言环境”同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不良语境中长大的孩子,其身心、性格方面会呈现出许多问题,对未来影响深远。

为什么现在家长都爱批评孩子呢?在于很多家长觉得,我批评孩子是为了他好。这里有个误区,这个好到底是对家长的还是对孩子的?如果孩子感到压力过载,难以承受,但是孩子的服从让家长感觉更舒服安心,这就是权威压制型的,并不是真正为孩子好。

父母要学会倾听,遇到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倾听”。很多父母一遇到事情容易激动,急于灌输自己的想法,导致孩子话没听全就开始消极抵抗,日子久了甚至越来越不愿交流,自我封闭。

父母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赞美。心理学中的催眠治疗特别强调“语言赋能”的效用,孩子在成长阶段自我概念尚未成型,经常听到打击批评的声音,孩子就会被负面评语“洗脑”,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笨”,越来越“不听话”。积极关注和正向强化可以让孩子发现更多自身的优势,积累自信。

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健康乐观爱社交,父母首先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更幽默,谈话更主动更丰富。

和孩子的语言沟通是一门艺术,希望父母能做到讲事实、重感受、懂赞美,在交流中让语言的力量发挥出积极作用,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