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贝长大了,瘦小的身影迈开大步,向你挥手道别,走向他新的人生。
这本该是父母期待已久的生活。
然而,父母却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也越来越辛苦。
忙碌的早晨,做好早餐,为宝宝准备好今天穿的衣物,然后催促他起床。
晚上,你更是没有自己的时间,陪在宝贝的身边给他讲故事,最后还要收拾玩具。
然而,你忙得筋疲力尽,宝贝却不领情。
面对你的唠叨,他也会连连叫苦:妈妈,你变成啰嗦老太婆了!
不仅这样,你发现,越是催促他,他越是不愿意去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
接下来,小恩就和大家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01
多多是球球的好伙伴,我们同住一个小区,今年她们一家才从美国搬回来,记得她刚回国的时候,对国内很多东西都不熟悉。
有一个周末的早上,多多打电话给我,说:“阿姨,我今天中午去找球球玩,中午在你们家吃饭可以吗?妈妈今天要出去办事……”
电话这边的我感到些许震惊,孩子才3岁就这么独立了!
我们见过几次,我跟多多妈妈也有交流过,感觉这是很友善的一家人,但多多并没有来过我家。
这么乖的孩子,来一打我都开心,马上,我就答应了多多,让她早点过来和球球玩。
后来多多妈妈跟我说,其实那天想让多多去另一个朋友家的,那位朋友家比较远。
要是送多多去,时间可能来不及了,于是就让多多自己决定,要去小恩家,还是跟着妈妈出去办事。多多果断选择了来小恩家,然后多多就自己给小恩打电话了。
小恩问多多妈妈平时都是怎么教孩子的,多多妈妈笑着说:“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懒吧,很多事情,只要是她自己能做的,我都会让她自己做。”
要记住: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02
《左传》有云:爱子,教之以义方。意即以正确的方式给孩子正能量,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正道。
相反,就会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的: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这是从反面告诫人们,若爱孩子的方式不对,恰恰是害了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了长达50年的追踪观察,结果发现:
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显著者,都具有独立性、勇往直前、坚强的毅力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心理学家指出:
当孩子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支持,孩子就会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必须十分珍惜孩子的独立性意向,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
03
3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期。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就十分困难了。
因此,培养孩子一定要趁早。
不要追着喂
现在的孩子都不缺吃,正餐、水果、奶粉……每次吃饭的现场就像战场,要跑、要追、要喊甚至要打。
其实孩子不好好吃饭,一方面是因为他不爱吃,一方面是因为他还不饿或吃饱了,这时候如果强行喂饭会加重他对某些食物的厌恶。
而且追着喂饭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以后不喂就不吃,反而更加麻烦。
如果做不到像外国妈妈那样不吃就饿一顿,至少可以允许他晚一点吃,而且尽量在孩子正餐前少喂零食。
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
这个有点难,孩子不折腾就不错了,怎么指望他收拾?
于是每个陪孩子昏昏欲睡的夜晚都会有一个念头如悬梁之剑:不能睡!客厅还有一堆玩具没收拾!
但是,当他上了幼儿园回来,你会突然发现他懂得自己收拾玩具了,还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原来孩子怎么教怎么会,他完全具备自己收拾玩具的能力和热情,只不过在你日复一日的代劳中被扼杀了。
所以,请妈妈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自己玩过玩具收拾好再玩下一个,以及都收拾妥当后去睡觉的秩序感。
这种条理清楚、善始善终的好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绝不仅仅是让你轻松带娃那么简单。
少唠叨,培养自觉性
有的父母嫌弃孩子磨蹭,一天到晚像个麻雀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殊不知,重复的话孩子听多了耳朵也会起茧的,他反而不当回事。
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
培养做事独立性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都不帮忙。比如:他的玩具在客厅乱成一堆,就提醒他该收拾整齐了,自己却在一旁乐得看他整理。
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要让孩子自己“跳一跳摘果子”。
所以,爸爸妈妈要知道,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社会意识,让他们变得能干,独立自主,身心健全。
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活得从容不迫,不至于碰到一点风雨就手足无措一败涂地。
许多事,可以多动嘴少动手,尽量将动手和跑腿的机会留给孩子。其实,他们的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他们会不断带给我们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