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想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家长总会自觉不自觉的用上责备、命令、说教的方式。这些方式难免会引起孩子的抗拒、逆反,抵触情绪下,孩子怎么会愿意去做家长认为他该做的事呢?
使用描述的语言,好处在于避免了互相指责和埋怨,让说和听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当家长描述时,孩子也容易听出问题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正所谓“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而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二、提示
无论对谁来讲,接受提示都比接受谴责容易的多。
当我们给孩子们提示的时候,他们也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提示”这个技巧并不难,难的是去掉那些攻击性的字眼。例如“脏衣服应该放在洗衣筐里。你永远都记住不,是吧?”这就不是提示了,而是责备了。
三、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多说不如少说,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讲,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省时间,不费口舌,又能避免单调乏味的解释。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强迫命令,也给孩子一个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不唠叨,控制住自己的洪荒之力,给孩子简单的指令吧。
四、说出你的感受
家长不必永远对孩子保持耐心,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能力接受家长真实感受的表达。
孩子们其实更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更真实,同时也告诉了孩子,感受可以安全的表达。
当然,对家长来说,需要注意的是,说出感受时,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对孩子来说,只要不受到攻击,更容易和一个表达真实情感的人合作。
五、写便条
写便条简直就是一款哄娃神器!
不管孩子认不认字,他们都期望收到小便条。
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在收到父母的便条时,会很开心,他们会感受到父母的重视,会觉得便条上的文字神圣而有趣。
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收到便条,他们觉得就像收到一位朋友的来信,有的还很值得回味。
对家长们来讲,便条省时、便捷,而且拿起笔来写,总比张嘴来喊省力的多。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我们使用了这些技巧,孩子们就会一直听我们的吗?”
不。孩子不是机器人,家长的目的不应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为,好让孩子言听计从。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是找到一种语言,培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是建立一种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通过这5个技巧的运用,能让我们和孩子的沟通交流更愉快、有效,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教会孩子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与人沟通,对孩子来讲,无论是在童年,叛逆的青春期,还是长大成人以后都能受用。使用描述的语言,好处在于避免了互相指责和埋怨,让说和听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当家长描述时,孩子也容易听出问题是什么,该怎么解决。
正所谓“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而如果只向你描述问题,你就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