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QQ:114297999 合作电话:4000288880
  • 盱眙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小城盱眙网与您携手共建和谐盱眙、美好盱眙!
查看: 14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微信群不得发红包?晒娃都不行!

[复制链接]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30 20:0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北京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区于3月1日前对中小学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互联网公众账号进行全面排查整改,并形成报告报送市教委。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指出,群组交流信息须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发布信息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

如此多的“不”相继提出,那么维系家校、师生关系的微信群,到底还能干什么呢?从文件梳理下来看,大概它们能做的,只剩下“传播正能量”了。

通知将中小学微信群分为家校群、师生群、家长群、学生群、工作群、临时设立的群组六块,对于各自的职责划分,通知也给予了明确规定:

家校群应由班主任或年级组长管理,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学习交流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师生群应由任课教师或社团教师管理,要充分体现为人师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家长群应由家长委员会管理,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学生群应由学生负责人管理,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工作群应由工作负责人管理,不得发布与工作无关内容;临时设立的群组,在任务完成后由建立者及时解散。

看上去,似乎该通知多了许多新内容,但追究该通知下发的本质,其实还是迎合了国家对于在线教育管控的新规。毕竟,这些群组织可不仅仅是公立校自身参与运营的,而是涵盖了进公校APP的参与方。

例如通知明确提出:进入校园的APP不得“超标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不得向学生收费,不得组织考试、竞赛、排名。要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正如该通知下达背景所描述的那样:“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实教育部《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加强对中小学APP,以及用于教育教学信息交流发布的互联网群组和公众账号管理,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各区认真贯彻执行。”

由此可见,这份外壳看上去是规范中小学群组织的文件,实际上仍然对在线教育行业造成了冲击。而造成冲击的,远远不止群组织管理这一点。

在内容方面,通知再次对减轻中小学负担进行明文强调:若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及其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问题的,要立即停用、卸载APP、退订业务、解散群组、取消关注或注销公众账号,涉嫌违法违规的要报告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查处。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APP。

此外,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中关于进公校需要审查备案和日常监管的问题,在这篇以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文件中,再次被提出。

对比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通知原文,可以看到北京市教委在整改方面的力度。鲸媒体在此梳理出两点需要明确调整的地方:

“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调整为:

——“按照凡进必审原则建立对学习类APP的双审查制度,先由学校进行选用审查,再由区教委进行备案审查。”

“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

新增为:

——“凡未通过备案审查的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也不得在校外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校宣传、推荐和推销APP。”

第一点明确将立案审查制度的程序进行了再明确。审查主体从学校主导,报备上级部门,变成了学校和上级部门双主导。减轻学校负担的同时,也意味着审查备案的程序将更加严苛;第二点明确,则是一条新增内容,在推广营销方式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校宣传、推荐和推销APP。

看上去,B2B2C的商业模式,又将成为企业、公众热议的话题。鲸媒体曾在《封面报道 | 教培机构的拐点:从百家争鸣步入黑白时代》、《谁说B2B2C走不通了?校内公益校外生意统统不会耽误》两篇文章中,以一篇理论、一篇实例先后探讨B2B2C的可行性。

看似矛盾,不过不能否认的一点是,目前走对公立校业务的公司越来越多,有些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在拿到大流量的同时,必然要做“转化”变现动作(B2B2C)。但B2B2C的商业模式从国家或学校层面来说,并不利于对这些APP的管理,以及推动真正教学过程有效进行。

这恐怕,也是之后管理会越发严格的原因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