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房人说好风里雨里一起陪跑,没等白头,却加入弃号帮成功“焗头”,再也不是那批闭眼选房、苦求黄牛号的“追风者”了。
近期,趁着金九银十这个传统热销期,各种限价盘、改善盘、刚需盘纷纷拿出宝贝“家当”,寻思着在年前完成“减负”。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战地播报:中签率1.2%的神盘超多人缺席!河西豪宅前100号近一半弃号!摇到倒挂盘竟然放弃!90分钟叫了500号弃号率近半……
买房人说好风里雨里一起陪跑,没等白头,却加入弃号帮成功“焗头”,再也不是那批闭眼选房、苦求黄牛号的“追风者”了。
房产圈怪相频出,楼市盛极而衰?
本期,搜狐焦点推出“买卖泡沫”主题系列稿,为你揭秘真实楼市,敬请期待。
1
槽点多?买房人拒绝入坑!
某北小分校学区房开盘前期一直颇受关注,可截至目前去化仅五成左右。头号商圈核心地,双地铁,限价盘,还有学区加持,卖得惨兮兮?据买房人在购房群的反响,也是充满了吐槽。
此前一位意向购买该楼盘的买房人表示,自己是刚需,去完售楼处被置业顾问成功洗脑后就想咬咬牙拿下一套两房,却遭到丈夫的反对,后来两人就去了周边的几家中介打探。
那边的经纪人告诉他们“X总价偏高,周边不少二手房无论是户型还是价格都更有吸引力”。确实,刚需小韭菜看的就是“性价比”,怎么花更少的钱买到更优质的房子是他们流着哈喇子都在思考的大事。
距离开盘近一个月了,这位投资客还在纠结要不要买。从对话中不难看出来,他跟许多买房人一样:从众心理作祟。
学者阿希曾做过一个从众心理实验,在情境不确定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考价值。这也就是这位投资客最纠结的点,为毛房子这么好大家却不买?肯定存在自己忽略了的问题。
后来,有媒体扒出了买房人总结的该项目6大槽点:①产权缩水至少15年;②楼高户多;③户型不方正;④东西向设计;⑤没有绿化;⑥前期业主维权。
由此可见,项目本身有硬伤和项目曾经出现维权案例都是买房人衡量选择的标准。其实陪跑不算什么,入了坑才会后悔不已。
2
疯狂维权?买房人组团弃号!
此前就有网友调侃“交付日即维权日”,果不其然,江北某“网红盘”二期开盘前两个月就拉响了业主维权的战役。
短短两周不到,因出现涉嫌减配、品质打折、宣传不符等等情况,一期业主前后已进行三次维权!这就类似“圆桌理论”,三番五次的维权已经把“烂盘”的标签给钉实了,二期还卖得动?还妄想洗白白?
我在开盘现场全程观战,许是受到维权风波的影响,视野所及都是身穿制服的保安,这下开发商不淡定了,生怕冒出一个拿着横幅的“闹事者”。
整个开盘只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掐指一算,足足有一千五百多号人打了退堂鼓!闲暇之余把头凑在买房人叽叽喳喳的临时讨论组里,多听八卦,有益成长。
一个五口之家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爷爷插着腰,嗓门很大:“这是央企,总比那些不知名的小开发商牛逼,你听我的没错!”爸爸反问:“你孙子再过几年是不是要上学,现在不考虑学区房,等房价涨到天上了再买?况且还限购限贷……”
一旁的奶奶使劲晃着奶瓶,妈妈则是一边抱着哭闹的娃,一边拉着丈夫的胳膊,沉默不语。
确实,这就是出发点不同引起的分歧:一个看中开发商的名气,认为名气越响质量越杠;一个看中学区,认为没有学区的房子都是扯淡。毕竟在“三限”政策下,买房需谨慎谨慎再谨慎。
还有一对外地小夫妻也挺搞笑,拿着号不选房,在酒店大厅拍起了抖音。我凑上去询问,才知他们已经在南京租了5年房,这次准备买婚房。
“不是老有置业顾问发朋友圈说你是养房东还是养房子,我们好不容易决定养房子了,结果前面弃号那么多,捡漏的都能选户型,这房子哪能要?”妻子一脸怨气,老公在一旁头点的跟捣蒜似的。
没人抢的房子还能叫好房子?陪跑算的了什么,弃号照样陪着,“中国买房团”跟“中国马路帮”一样一样的。
3
涨价格?买房人只投潜力股!
不知开盘是不是也得算良辰吉时,某别墅盘连夜赶东风,去化扑朔迷离,至今才“卸货”50套,怕是东风变成了西北风呐!
一个小胖墩告诉我,“我老早就预言江北一地黄金,家里没人支持我,觉得小孩打诳语,现在房价翻倍了,二手房卖那么高,屁颠屁颠跑过来选!”他还没说完就被妈妈捂住了嘴,“我们这回都听你的,赶紧进去抢”。
期许总是美好的,人人都爱买涨,可现在二手房积压成山,环比呈现跌势的楼盘比例日益增多,中介小哥哥们呼吁大家“降价抛了吧,避免套牢”。买房人要不是看中一二手房倒挂的差价,也不会漂洋过海来下注吧。
“能怪我啊,好户型就那么些,我一紧张选错了……”旁边有个一身名牌的小姑凉打了半个多小时电话了,从理直气壮变成泣不成声只花了五秒。
我默默给她递上一张面纸,她告诉我家里人做了两张纸攻略,今晚上她还是请假赶来的,结果太紧张就选错了,“这说不定是天意呢,没挑到只能放弃了,看看别的盘吧,要是没好的我就多买几块金砖囤着。”
现在的投资客难伺候了,选不到心仪的户型就撂挑子走人,摇号很多时候也摇走了一批黄金买家。
这个现象我在江心洲豪宅的开盘现场也看到不少,甚至有些人是来当“群演”的,连号都没摇,“我就看看卖得咋样,听说前100号放弃的有一半还多哩”。
有个老爷爷跟我讲:“6月份摇号的时候,哪有那么多弃号,当时中签率只有个位数。这次看似均价没差,实际上叠涨了近2000元/㎡,中叠涨了642元/㎡,下叠反而便宜了1225元/㎡。”
短短三个月,开发商做着在金山上数钱的美梦,可有些买房人不买账了,张女士表示“上次开盘号靠后,轮到选的时候已经没好房子了,这次老天开眼号在前面,开发商却坐地起价……”
陪跑也有跑累的时候,血盆大口张得太大,没人往里送肉了。
4
挑肥拣瘦?买房人放弃是有原因的!
主城开盘战役都打得这么困难了,都市圈战况如何?
果真,撒上一撮盐,整个市场的凝固点都在降低,万元盘吸引来的不过是越来越硬气的刚需客。开发商们就算再心急也只能手撕销控表,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买卖泡沫?
阳光下的泡沫,是彩色的,就像没卖完的房,是幸福的,追究什么去化,你的谎言,基于你还活着。
作为买房人,牵绊其买与不买的因素太多了,免不了一顿挑肥拣瘦,无外乎政策影响、价值影响和环境影响这三点。
关于政策方面,买房人都是懂小姐/懂大哥,这里不再多讲。至于价值影响,可分为开发商价值和楼盘价值。
开发商有多牛掰,规模多大,知名度咋样,是不是TOP10?楼盘有没有硬伤?前后开盘价格浮动大不大?二手房成交情况?
最后就是环境影响,往理论上靠即内环境和外环境,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买房人捉摸不透的玄妙心理。
比如“别人抢/扔的肯定是好/不好的”,“一会觉得房子好一会又觉得房子不好”,“就几个好户型被挑完了”,“土拍流产地价跌的惨”,“有号的不选没号的还能成功捡漏”……
近期市场基本是金茂、龙湖、绿地、香港置业、中冶等几家开发商在陆续“发帖”,是求学区还是看地段,跟风还是遵从内心,换做是你,又该作何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