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是“你有哪些秘密一直深埋心底?”,其中一些网友的回答让人读来心疼不已。
“上幼儿园时,班里小朋友都被老师体罚过很多次,她跟我们约定这是谁都不能告诉的秘密。”
“小时候被爸爸的朋友猥亵,他威胁说告诉别人他就会伤害我的父母,至今不敢告诉爸爸。”
明明身体和心理遭受了严重的伤害,却依然傻傻地为伤害自己的人保守秘密,这恐怕是最让人难过的地方吧!
如果父母们能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和教育,这些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那么,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尽力了解掌握,是不是就能阻止伤害呢?
前两天,一位家长朋友跟我说,刚上小学的孩子最近情绪低落,让他非常担心,于是趁孩子不在家,他偷偷翻看了孩子的日记本,结果孩子发现后气得大哭:“日记本里都是我的秘密,你凭什么偷看?!”
他很不解:“孩子才多大啊,有什么事是我不能知道的?再说,我这不是担心他、为他好么?”
虽然爸爸是发自内心地想要保护孩子,但仍然伤害了孩子的感情。
看来,在对待“孩子的秘密”这件事情上,如何把握尺度、选择恰当的方法呵护孩子成长,是我们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孩子为什么会有秘密?
1、自我意识的成长
3岁以前的孩子是没有秘密的。3岁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发育发展,孩子才逐渐有了一些不想被其他人知道的事情和想法。
拥有秘密,不仅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还意味着宝宝需要对一件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比如,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告诉妈妈?我能不能把这个秘密告诉好朋友贝贝呢?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都是宝宝大脑成长、心智成熟的表现。
2、想给大人温暖和惊喜
之前,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写的小诗《秘密》,被广大网友称为“最萌诗”。
这位小朋友“怕妈妈伤心”,选择永远保守自己发现的小秘密,这份爱心和天真让人读来既温暖又感动。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多秘密源于“好玩有趣”、“想让爸爸妈妈开心”的心理,并不含有恶意和捉弄。
对于这样的秘密,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舍得揭穿吧!
3、隐瞒“过错”,保护自己
一项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当孩子被问到“为什么不把秘密告诉父母”时,约40%孩子的回答跟“恐惧”有关:
“我害怕妈妈批评我、笑话我。”
“我怕爸爸知道了以后会惩罚我。”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孩子经常不愿意跟你分享秘密和心里话,那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平时对孩子是否经常批评质疑、或是过于严厉,才使孩子习惯性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行为。
那面对孩子的秘密,我们怎么做才合适呢?在这里,小七老师给大家两个建议。
秘密不重要
建立信任关系最重要
1、允许孩子拥有隐私空间
在《小猪佩奇》中,猪妈妈曾送给佩奇一个特别的盒子。
她告诉佩奇,这是一个秘密盒子,你来决定放什么东西,但不要告诉我。
这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盒子,不仅代表了妈妈对佩奇隐私的尊重,也带给了佩奇满满的快乐和安全感。
很多家长跟我说,自己孩子特别热衷于搭“小窝”,然后带着喜欢的玩具住进去。其实,这就是孩子独立意识和寻求隐私的体现。
除了秘密盒子,还有很多帮助孩子拥有隐私空间的办法:
送给孩子一本特别的日记本、涂鸦本,让他记录自己的心情;
用纸箱、帐篷在家里帮孩子开辟一个秘密基地,由他全权做主。
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孩子会感到安全、放松,从而获得内心的自由和成长。
2、培养与孩子的沟通习惯
想知道孩子的想法和秘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亲口告诉你。
利用每天的晚饭时间、睡前时间,问问孩子:
“宝宝,今天学校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有没有需要爸爸帮助的地方?”
“妈妈跟你分享一件今天遇到的趣事吧!”
每天跟孩子谈一谈他感兴趣的事情、夸一夸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相信他一定愿意将心里话告诉你,将你当作有事可以一起商量的强大后盾。
3、学会对一些秘密“视而不见”
“国民好爸爸”黄磊曾说:“秘密是孩子心里最珍贵的财富,我永远不会去分享。”他也明确表示,即使孩子手机和日记没上锁,也绝对不会翻看。
在爸爸黄磊的理解和尊重下,十三岁的多多染头发、戴耳饰,做了很多传统家长看来很出格的事情,但与她本身的优秀毫不冲突。
也许我们无法像黄磊那样洒脱,但至少可以做到对孩子无伤大雅的小错误予以包容,对孩子善意的谎言不作拆穿,将孩子纯真美好的感情,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引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