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QQ:114297999 合作电话:4000288880
  • 盱眙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小城盱眙网与您携手共建和谐盱眙、美好盱眙!
查看: 476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震撼·十五里长的古城垣遗迹惊现盱眙山(作者:马培荣)

[复制链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17:18: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震撼·十五里长的古城垣遗迹惊现盱眙山
盱眙古城墙遗迹的初步勘踏
作者:马培荣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以为盱眙无城,对于盱眙城的古城墙知之甚少,很少有人提及。笔者多年来一直对盱眙的古城墙进行相关研究,查阅了旧县志和大量的相关史料,并对古城墙的遗迹进行过多次踏查考证。最近,又六次到盱眙古城墙遗迹进行实地勘踏,发现在盱眙诸山上,竟有近15里长的古城垣静静地藏在山间丛林之中,不为人知。这些古城垣遗迹非常清晰,连绵不绝,虽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蚀、山水冲刷,但仍然高大陡峻、险要如初,和我一起考察古城垣的朋友们看到此遗迹,都深为盱眙古城墙的雄伟壮观而叹服。      现存的古城垣遗迹为一条顶宽3~5米,两边低、中间高的“土埂”,土埂内侧(朝山面)高出约2~3米,外侧(朝坡面)高出5~8米,陡峻处甚至高达10~20多米。“土埂”蜿蜒如龙,顺着山势盘绕在几座大山之腰,甚是雄伟壮观。其主要分布在天台山西、南、东坡,清风山、慈氏山、戚大山、二山几座山头的东坡,象山的东坡和北坡,具体分布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斩龙涧大井洼中段的石桥东端开始,上大井洼东的天台山西坡,沿山坡向南,经种籽公司后山、金谷园后山转向东,经县医院后山、建行后山、盱城镇后山、老招待所后山达花园巷后山,再转向东北,经陡沟巷后山、雷达站东坡、电视塔东坡,到宣化街附中汽车站牌的南后山,即附中对面的山坡上止,基本围绕天台山西、南、东边和清风山的东半边,此段城垣长约6里多。过了宣化街,在附中后面的戚大山半坡开始了第二段,从附中后山向北,经八仙台公墓后山、到慈氏山北坡,在山口门教堂对面的大方井(现已改为圆形井口)止,此段城垣长约3里多。跨过大桥路,在教堂东侧的大桥路与山口门街南之间的竹林处开始第三段,过了山口门街,向东北至红旗厂南的二山子,再转向北,绕二山子东北坡至象山采石场,再转向西北到矿山公园北端止,此段城垣长4里多。即现存的三段古城墙遗迹总长约在15里左右。在高清卫星地图上都可以看出其痕迹。(见图一、二、三)
(图一、这道土埂便是古城垣的遗迹)
(图二、盱眙古城垣位置卫星地图,红线为可见城垣部分) (图三、盱眙古城垣位置示意图,连续线为现遗迹,断线为无遗迹)

      前人在修筑盱眙城墙时,不求直线直角,而是依据地形山势,选择山势陡峻之处筑墙,这样既增加了城墙的险峻,又减少了运土夯土的工程量,实是聪敏之举。城墙采取分层夯实,每层土厚20~30厘米,黄土很粘重,土中又含有碎石和砂砾,夯实以后非常结实。在红旗厂后山,夯土时还拌有石灰,这样夯土就更加坚固。在现存的古城垣中,有许多地段现在仍然非常陡峻险要,如金谷园后山、县医院后山、地震台后山,还有陡沟巷后山、八仙台后山、二山深沟等处,迎坡面坡高达10多米,徒手根本无法攀爬。有一些地段甚至超过20~30米,直至山下,可谓是险峻异常。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城墙应该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正如旧县志所言,“仰攻实难”(见图四、五)。
(图四、城墙为分层夯实的土层)
(图五、现在还仍然陡峻的城垣)
      在城垣遗迹中,我们还发现多处类似“青坎”的结构,青坎几乎与城垣平行,宽度在3~10多米不等,这是筑城取土时留下的平台,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在坡地上筑城墙时可能出现滑坡而设置的。在城墙的底部,均有坚固的砌石,砌石比较整齐,石块之间有灰白色的填充物,这是用糯米汁和石灰膏搅拌而成的粘合剂的固化物,现在敲打时仍然很坚固。在红旗厂后山有一段被人为破坏而挖开的城墙,墙基的砌石和砌浆都看的非常明显(见图六、七)。 (图六、保存完好的城墙根浆砌块石)
(图七、被毁城垣的浆砌块石和糯米石灰浆)

      在城墙转角处,均建有圆形的高台,直径在20~30米,并明显高出城墙。沿着城垣走向,我们发现这样的构筑不仅在城墙转角,城墙沿线也有分布,一般是两座之间相距200~300米。这种圆形高台中心偏向城外,且在城墙外侧也留有青坎,显然是一种有目的的军事设施。从其分布和结构来看,这种圆形高台正是城墙的“马面”,只不过其形状从“凸”出的矩形改为圆形而已,其功能就是能在马面上安排兵士,观察城墙根处,防止敌人接近城墙,并能用弓箭进行射杀,而不形成死角,这对于守城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设施。而盱眙古城墙将燧台(烽火台)、马面、哨楼(哨兵瞭望台)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设置成圆形,犹如长藤结瓜一般串联在城垣之上,实在是一种独特的设计,很有创意(见图八、九、十)。
(图八、盱眙古城墙建造时的取土、夯土区及青坎、基石示意图) 图九、盱眙古城垣的圆形马面燧台) (图十、盱眙古城墙圆形马面燧台示意图)
      我们在考察城垣时,沿途发现有不少的碎砖埋在土中,均为灰黑色的古砖,上面都粘有糯米石灰浆的痕迹,证实山上的土城垣外侧原来是包砌有城砖的。但从所寻得的城砖来看,没有一块是完整的,而且规格多样,大小不一,至少有五种以上。大的有1.45×0.55×0.25尺,小的只有0.85×0.45×0.205尺。可见,城墙不是一个朝代修筑而成,而是几个朝代、数次修筑。且其城砖的来源也比较杂乱,多为从民间征集而来,而不是专门烧制。这符合在战乱期间紧急情况下突击修城的特征。纵观城垣沿线,城墙之外异常陡峻,地势也很险要。但在城墙之内,却清理得比较平坦,有些地段还很开阔,适宜于屯兵、练兵和运兵,一旦发现某处遭到敌人攻击,便可以迅速调动兵力予以增援。城墙沿线的内侧,我们还发现多处乱石堆,这可能是当时军营的房屋遗迹。房屋早已不在,墙壁也看不出痕迹,现在只剩下一片乱石了(见图十一、十二)。
(图十一、古城垣沿途收集的破碎城砖)
(图十二、城垣内侧出现的几处疑似兵营遗迹的碎石堆积处)
      根据旧县志记载,我们现在所发现的城垣遗迹只是城墙的东段部分,其西南、西部和北部的城墙均已难寻踪迹。按照历代县志的记载和所附的县城地图,我们试图将这部分消逝了的城墙位置基本“复原”,其走向大致为:从大井洼石桥西端开始,沿山势向西南,经斩龙涧小商品世界(这里原来是山,因上世纪七十年代采石而将整整一座山全部挖掉),过虎头城(今山城市场西大门处),到洒金桥至淮河边,再沿淮河岸自南向北,过碎石堤、眼睛湖(老船塘),再沿张公堤到淮河大桥处,沿象山转到象山北侧,即与现在的城垣相接。整个城墙蜿蜒弯曲,全长达27里,将整个盱眙城包围其中。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盱眙城有六个门:东曰陈门,即宣化门,位于宣化街今附中大门附近;西曰玻璃门,也叫琉璃门,位于第一山下淮河边的两个船塘(今眼睛湖)之间,在今淮河文化会馆的位置;南曰南门,出门即为汪家花园,在今盱城警署花园巷的后山位置;北曰水门,又叫永汴门,位于上码头、下码头之间,相对于古淮河浮桥,出门可经浮桥达泗州,在今实小附近的位置;东北曰慈氏门,也叫庆先门,但群众都叫山口门,位于今教堂背后,山口门街道老年公寓东侧的高拱位置;西南曰宝积门,面对宝积山,在今洒金桥西南的宝积山下宝山大厦的位置(见图十三)。不过,现在这些城门早都已无迹可寻了。 (图十三、根据历代旧县志资料描绘的盱眙古城墙位置复原示意图)
      盱眙城墙始建于何代,历代志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资治通鉴》、《南北朝·宋史》、清乾隆、光绪《盱眙县志》等许多典籍中所记述的“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盱眙保卫战”,盱眙太守沈璞和辅国将军臧质以区区三千守军,力拒北魏拓跋焘三十万大军,魏军围攻一个多月都无法攻克,只得仓皇退兵,可见盱眙城池非同一般,应是固若金汤之堡垒。史料中明确记载修城的有四次,一次是《太平御览》引《盱眙图经》记,唐至德二年(757年),大诗人高适任淮南节度使,受命参与讨伐安史叛军,在盱眙时建长围之城。第二次是《宋史·高宗纪》载,绍兴六年(1130年),右仆射张浚命依山筑城。当时正值盛夏,从山下运土到山上筑城,每天下达任务,严格考核验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并将城垣之外所有竹木悉数砍尽,坟塚全部清除,以致城墙外围的数十里间平整清晰,没有杂物,一览无余,使来人无处藏身。据说在筑城之际,位于淮河对岸泗州为金国占领,金兵派出三百骑兵临淮巡察,密切监视盱眙的筑城情况。第三次是《宋史·宁宗纪》所载,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十月修盱眙军城。第四次也就是最后一次筑城,是《郡志》所记的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重修(见图十四)。但是,当年雄伟巍峨、固若金汤的城墙,为什么现今却无迹可寻了呢?难道是不翼而飞了吗?这似乎成为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 (图十四、调动了大量劳力山下挑土夯实垒砌修筑盱眙城墙)
      经查史料,盱眙城墙还真得是“不翼而飞”了。据相关史料和县志记载,盱眙城墙废于明永乐间(1403~1405年间)。相传明初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设计谋攻占了盱眙城后,深为其城垣险要、易守难攻而叹服。惊叹之余,恐将来有人据险屯兵,故而以与祖陵风水相背,下令拆除城墙,于是调动了千军万马,“列军盱眙山阳之途,人持一甓(pi,砖),传递而去,创大河卫于淮安,下流以控扼漕运”。当时明成祖究竟调动了多少人马,在盱眙到淮阴之间排了多少行队列,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就这样不动一车一船,竟然把盱眙27里长城墙的城砖“传递而去”,真算是个奇迹。所以,沿淮的砖城从此不复存在,山间城墙也拆去了包在外面的墙砖,仅留下了原来的夯土,故现在只剩下那道蜿蜒如龙、延绵不绝的“土埂”,还在默默地记忆着当年盱眙城的高大与坚固,记忆着那场以少胜多的战例,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的猜想与遐思!      盱眙能有这样规模宏大的古城垣遗迹,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盱眙古城垣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盱眙历史文化的浓重一笔,我们一定要认真保护,并积极开发利用。为此,提出三点建言:一是立即把盱眙古城垣遗迹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积极向省、市申报,争取早日列为省市的文保单位,竖立保护单位的牌子,划定保护范围,立法予以保护,落实相关单位的保护职责。二是立即制止破坏城墙遗迹的行为,对现有被破坏地段要立即进行修复,使之恢复原貌。同时,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都能了解盱眙古城墙,自觉为保护古城墙遗迹做好工作。积极开展对盱眙古城墙的“历史文化研究”,弄清来龙去脉,还原历史真相,探讨相关问题,搞清历史疑点,发掘其历史内涵。三是进行开发性保护,在不毁坏古城墙的前提下,应予以保护性修缮,恢复一小段古城墙的原貌,以展现盱眙古城墙的雄风。例如重建一到两处“马面燧台哨楼”,以及两台之间的部分城墙;并将三段城墙遗迹顶部的草木清理、破损整修,使之成为一条黄金旅游线路,结合县城沿淮旅游景点串联工程,打造新的旅游亮点,使古人的杰作服务于今天的建设。                                                                                                 (2015年4月10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2
沙发
发表于 2015-5-25 17:49:26 | 只看该作者
辛苦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板凳
发表于 2015-5-25 17:53:13 | 只看该作者
哇 不错不错  楼主也辛苦了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地板
发表于 2015-5-25 17:59:22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5#
发表于 2015-5-25 18:16:1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作为老北头人,经常在山上玩时会见到碎石碎砖,还从没有往这方面去想。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5-26 05:4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9
7#
发表于 2015-6-24 18:45:23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一定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8#
发表于 2015-6-26 16:00:01 | 只看该作者
LZ  你这样你家里人知道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0
9#
发表于 2015-6-26 16:14:42 | 只看该作者
哇塞!好厉害啊!加油啊!俺支持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10#
发表于 2015-6-28 12:53:12 | 只看该作者
妈妈说看帖不回帖的都不是好孩子,所以我是好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