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孩子的妈妈许诺说,毕业考试平均过90分,就给他买一个游戏机。结果他超过了90分,得到了游戏机。鲁鲁很羡慕,说自己平均分也90多了,可什么奖励都没得到。
我说,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在班上受人尊敬,对学习也更有信心,还考上了好学校,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这些,如果拿一部游戏机和你换,你愿意吗?当然不愿意!
任何奖励都比不上自己从这件事本身所得到的。
用金钱收买孩子,是一种胜算很小的策略。物质激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激励机制,它将金钱设置为奋斗目标,而这个目标所能提供的动力是非常有限的。
且不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即使缺,也绝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物质奖励都是可有可无的,一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他宁肯放弃。所以,某些看起来生效了的物质激励,实际上只是巧合,只产生了很小的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内在动力,孩子所取得的那个成绩,和奖励没有多大关系,有没有那个奖励,成绩也会相差无几。
“得到一笔钱”,这只是一个短期目标,金钱刺激也就只能是一个短期激励,学习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在这项旷日持久的活动中,金钱的刺激会很快失效,学习又会很快回到常态之中。
学习成绩并非可以随意提高,再大的悬赏,没有能力的支撑,目标也无法达成。在奖励面前,孩子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达不成,还是只有放弃。放弃得多了,不仅斗志没有激起,反而产生挫败感,越发不自信,越发没有上进心。
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靠金钱奖出来的,相反,金钱的刺激有时会起反作用。这种刺激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造成如此的印象——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不是一种享受,学习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才需要物质补偿。这就把整个事情搞颠倒了!
我们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把孩子变成推磨的鬼,但如此一来,他即便获得了钱,其精神的成长,也不是趋向于伟岸。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只有让孩子真正懂得了学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能从学习本身得到乐趣,学习才是可持续的。学习是这样,工作、生活都是这样,孩子终会长大,终将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一个人,如果总是在为别人的激励而生活,他自己的生命也就永远处于桎梏之中,这不是很可悲吗?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不能用金钱激励。只是,物质激励要适当。
我给鲁鲁的激励,通常就是一个拥抱。即使有物质奖励,也都是些小恩小惠,譬如一块钱两块钱,买个小玩意儿之类,最多就是去哪里撮一顿或者玩半天,至于比较大的行动,譬如寒暑假外出旅游之类,都不是作为奖励,而是一种常规的活动,是需要有严密计划的。
在这方面,他爸爸因为奖励他的机会少,就比我大方,出手动辄就是一百两百,但是效果未见得比我的一元两元好。现在的孩子,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他要的并不是奖励的那个东西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态度,是大人对他的评价。他爸爸的一百两百所代表的评价和我的一元两元是一样的,所以他在我这里不会奢求更多。鲁鲁适应了我的一元两元,这就成了一个基数,一种标准,他以此为坐标,去调整他的预期和行动。一般的考试一元两元,大的考试三元五元,特大的好事,也不过是十元二十元。那次他在市里得了奖,开口要奖励。我说:“你说吧,多少?”他支吾了半天,大起胆子冒出一句:“二十!”我还回了他一句:“你想把我搞破产啊!”当然,这是开玩笑,为了增加和孩子讨价还价的乐趣。
钱真的不是个问题,他要的就是一个态度。如果我们的态度要用很大的成本来表达,不仅以后将不堪重负,而且也不见得会有好的效果。
其实孩子顾不了那么长远的事,不可能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而奋斗,孩子是真正活在当下的。他能做好每天的事,完成每天的具体任务,就很不错了。再高的奖励,达不到还是达不到;反之,哪怕没有奖励,每天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物质上的奖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管用,学习本身就有乐趣,就有压力,家长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同学的态度,还有自己成长的本能,这一切都会推动他去学习,奖励只不过是事后给他的一个肯定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