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QQ:114297999 合作电话:4000288880
  • 盱眙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小城盱眙网与您携手共建和谐盱眙、美好盱眙!
查看: 190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陪伴孩子 不能缺的“必修课”

[复制链接]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9 10:4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久前,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日记中的爸爸被形容为“工作狂”,值班、加班、开会、出差……“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日记的最后一句,看哭了很多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奋斗而缺少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

还有一则故事,同样发人深省。一位父亲下班后很晚才回到家,孩子问他,“爸爸,你可以借10美元给我吗?”父亲听完生气了,“如果你只是要这10美元去买玩具的话,我会非常不开心,我每天这么累的工作,还不都是为了你。”后来,父亲冷静下来,孩子之所以这样说,一定有缘由,于是他给了孩子10美元。孩子又从枕头底下拿出10美元,父亲不解,孩子说,“现在我有20美元了,可以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吗?我希望你明天早点回家陪我一起吃晚餐。”

两个小故事,说的是同样一个道理,或因忙碌、或因忽视,很多家长在不经意间,缺席了亲子陪伴这堂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课”。

不经意间便成“缺席”的父母

“爸爸下班就上网,妈妈整天逛商场,生下孩子姥姥养,姥爷买菜下厨房。”这样几句顺口溜,描述的是许多家庭的状态。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社交生活丰富,许多年轻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能请老人代劳,看起来,老人的帮助让他们从带孩子的琐碎中解放出来,但不经意间,使得很多家长成了“缺席”的父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介绍,“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亲子陪伴的缺席,比如将带孩子的责任交给爷爷奶奶或保姆,或者交给各种培训班等。但我们应该意识到,亲子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过父母的陪伴,孩子才能逐渐构建起对自己的认知,判断周围环境是安全还是冷漠的。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孩子才会觉得我是可爱的,我是被接纳和有价值的,反之,孩子会觉得我是不被接纳的,世界是可怕的。”


有这样一篇作文很具代表性,作文的题目为“我的生命就像家里养的植物”。

“我妈在家里养了几盆植物,她总抱怨别人家的植物都长得可好了,为什么她的不行。以前我总是绞尽脑汁思考原因,直到今天我发现,我其实和那些植物很像。

我家的植物和我一样一身的病,叶子上有黄斑、缺损,颜色难看。原因是我妈忙起来就忘浇水,有时候植物根部都干枯四五天了,她才想起来没浇水。她以前也说过她总会忘记,当时我还说,你没时间打理,干嘛养它?后来我发现,我的命运和植物是一样的,她一忙起来,我就被放置、被忽视、被敷衍。

而我爸一出差就两三天不在,回来就出去玩。我和那些植物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起来的,所以结果也是一样的。我妈说她搬家时一盆植物摔碎了,她发现植物根部长满了肥大的不知名的虫子,恶心坏了。现在我想,是不是等到我也从根部烂掉之后,她才会有相同的感觉呢?”

孩子的感受并非夸张,有这样一项曾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科学研究,就证明了孩子的早期生活经历会对大脑产生永久影响,缺乏亲子陪伴,会对孩子造成永久伤害,不可逆转。

研究人员把孩子分成四组,一组是“正常组”,另一组是大家所熟知的“生活条件差组”,也就是那些处境不良的孩子,可能连吃饭、营养都跟不上;另外两组是“被父母忽视组”与“被父母打骂组”。研究人员发现,在孩子们早期经历不同的生活情况下,另外三组的孩子,无论是脑中左侧的杏仁核,还是左侧海马体、右侧海马体,都有非常明显的改变,他们的脑体积变小了。

研究人员解释,这说明孩子小时候接受的不当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永久性的影响,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陪着”不等于“有效陪伴”

有这样两个案例很说明问题:

第一个是一组漫画,在宝宝的心目中,爸爸妈妈被一个叫做手机的怪物抓走了,孩子很伤心,为什么那个怪物如此厉害,可以把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全部夺走,即便陪在宝宝的身边,心思却全在那个怪物身上。宝宝想,长大以后,一定要打败这个怪物。

第二个是一个短视频。视频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在试图努力将自行车搬到四五级台阶之上,尽管自行车很重,但小男子汉还是很努力地在尝试,爸爸则在台阶高处观察他,没有上前帮忙。一次、两次,小男子汉尝试了好多办法,也失败了好多次,最后终于将自行车推到目的地。父亲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之后,又跟孩子认真探讨,怎样的方法最可行、最省力。

两个案例都是家长与孩子在一起,都是陪伴,但显然,一个陪伴是没有质量的,一个陪伴则是高质量的。

“视频中那位父亲的做法值得称道,同样的处境,许多父母会选择完全不同的做法,有的会上前一把帮孩子把自行车扛上来,有的会不耐烦地催促孩子,快点,还要赶回家弹琴呢、上奥数课呢……但家长们应该反思,究竟怎样的陪伴,才是真正有益的。”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认为,家长们应该思考,如何在陪伴中帮助孩子获得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高质量的陪伴,不在于能否为孩子买一大堆玩具,能否带孩子出国旅游,而在于能否让孩子过一种平常的生活,并在平常心态中不断丰富情感世界。

那么,该如何让陪伴变得有效呢?在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副会长朱宗涵看来,家长应该抓住几个关键词:责任、情感、时间、态度。“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和对孩子的未来所担负的责任,一旦做了父母,你就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同时,要对孩子投入全心全意的爱,这是养育孩子的感情基础。此外,一定要保证与孩子高质量相处的时间。最后,要端正态度,陪伴不等于管教,更不等于溺爱。”

那么,陪伴孩子的时间,多少才合适呢?美国某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家长陪伴孩子的底线时间是每周21.2个小时。对此,边玉芳解释,“这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来说,都是难以做到的。我们不苛求所有父母都做到,但至少每星期陪伴增加一个小时,每天确保一个小时左右的高质量陪伴时间,就可以有效避免孩子不良习惯的发生。”


高质量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那么,什么样的亲子陪伴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呢?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林丹华看来,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尊重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心理需求不尽相同,12岁以前的儿童,更希望感受到被爱。12岁以上的青少年,更需要被关注与肯定。”

这样一个孩子的表现很具代表性:

父母工作忙,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孩子的性格十分孤僻,一次竟然以烧书的方式表示自己的不开心,后被父母严厉批评。可没想到,此后,孩子竟然反复几次烧书,无奈之下,父母只能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了解了事情始末后,心理医生给出解释,孩子是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第一次通过烧书的方式得到父母关注后,孩子就反复烧书力求引起家长的进一步关注。这是孩子长期被父母忽视,缺乏父母关爱的过激表现。

“青少年时期是各种行为问题容易出现的时期,抽烟、喝酒、网络成瘾等,而特别需要重视的是,自暴自弃也是这个年龄段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都需要父母在有效陪伴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及早干预。”林丹华介绍,“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可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提高自信,减少负面情绪等。”

对此,边玉芳建议,高质量陪伴要有爱和情感的投入,跟孩子的相处要倾听,要有语言和肢体的交流,同时,也不是陪着坐在那里就可以了,要与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

“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坚定而温情的陪伴和积极长久的关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介绍,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曾对100多个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在对孩子关于“最希望父母关注你什么”的调查中,占前三位的是“关注我的兴趣”“关注我的心情”“关注我的交往”。调查说明了两点:孩子情感成长有很大的缺口,父母可以在此大有作为。关注孩子的兴趣、心情等都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耐心和热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依恋和信任。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和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溺爱而是尊重,不是依赖而是信赖,不是包办一切而是独立与合作。这需要父母拥有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孙云晓认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8
沙发
发表于 2016-5-29 15:39:16 | 只看该作者
低头族的家长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7
板凳
发表于 2016-5-29 16:06:03 | 只看该作者
高质量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